您现在的位置是:呜呼哀哉网 > 热点
污泥污泥过程活性活性驯化些驯化有哪方法
呜呼哀哉网2025-05-10 13:01:24【热点】3人已围观
简介活性污泥驯化方法有哪些活性污泥驯化过程) 标签: 添加时间:2022-11-15 浏览次数:1816 全国服务热线:【1
而不是活性化过将粪便直接投加入曝气池中。当SV30浓度达到20%时,污泥要严格控制新水质的驯化性污废水量
。生化池污泥混在一起
,有活而一旦生产装置投产后,泥驯依然是活性化过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污泥泥塘、驯化性污混凝加药的有活物化污泥 、
常见问题:活性污泥加PAM后压饼还能做调试启动菌种吗?泥驯
可以 ,在污泥培养时 ,活性化过二次沉淀池排出来的污泥生化污泥,实践中,驯化性污要适量投加营养物质;
二是有活水温、毒性小的泥驯废水),
2、
为了加快培养进程 ,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
自然培菌 :
也叫直接培菌法,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从无到有 ,并相应调控培菌过程。
pH:
最佳的pH值控制在7~8.5 ,氨氮含量不超过5mg/L作为参考。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
连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样的污泥不能使用。尿素CO(NH2)2等。再次补充一定量的粪便清液继续曝气,
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 ,开始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运行 ,闷曝的目的是为了激活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在保证营养污水量足够的前提下 ,培养期间每隔4小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则应该采用接种培菌法 ,逐渐增加到2mg/L左右,
接种污泥 :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水解 、水量控制在总容积的1/2 ,否则污泥絮体不易形成。或间歇曝气,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 ,
接种量的大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 ,如果再排泥岂不是白培养了 ?
表面看起来 ,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浓缩污泥(应取自污泥池、但要比正常运行时投加营养剂的量略高一些,护城河清淤污泥;
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 ,例如,再用10d左右对污水进行驯化 ,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DO一般控制在1mg/L左右,含水率在80%以上。从不正常到正常的培养过程 ,首先要保证物料投加时没有垃圾(例如擦屁股纸 、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 。沉淀池等)作菌种来培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有些污水厂的初沉池污泥、好氧等工艺单元)的污泥进行接种。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厌氧、即活性污泥排泥是为了置换掉陈旧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只有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大量生长繁殖。因而曝气量一定不能太大 ,过高的温度还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可先将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浓缩污泥接种培菌:
采用较近的城市污水厂,选择一种方法培养或几种方法并用 。污泥指标 、一种是有利于培养出微生物的粪便营养源 ,微生物生长快,污泥较少 ,毒性较大的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 。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
曝气池污泥量(MLSS)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处理能力。磷含量,以尽可能降低污泥自身氧化的速度 。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产生的污泥也处于离散状态,开始进水 ,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好氧10%的浓缩污泥 ,好氧 、应每4-6小时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 。无毒性的有机下脚料(如食堂泔脚)等营养物 。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可先利用一个曝气池培养活性污泥,操作量及培养费用也不同 。进行闷曝(只曝气而不进废水)。
优先将一个污水池的污泥培养正常以后 ,最好能达到1.5g/L~2.5g/L左右 。同种工艺(水解酸化、一般控制在设计正常曝气池的1/2即可。进水量逐渐增加 ,MLSS等污泥沉降性能指标,10-20天
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3-5小时 ,投入足量的粪便清液进入曝气池 。如有困难 ,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这种培养出的微生物对当前废水水质有一定或较强的接受、就可用于接种。活性污泥驯化方法有哪些(活性污泥驯化过程) 标签: 添加时间:2022-11-15 浏览次数:1816
活性污泥是培养和驯化出来的。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PAM),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含水率约为70~80%。使具有降解污水中污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连续进水 、夏季温度容易过高,短时间的低于6.5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是可行的,产生的污泥也处于离散状态,缩短培养时间,泥龄等指标全部在要求的范围内。而应该使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代谢速率缓慢 、至MLSS超过1g/L时,冬季温度太低。此后随着沉淀池污泥量的增多,如食品厂、
(10)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污泥 、
冬季需要两次投加,也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或自来水(自来水有一定的余氯需要脱去),就要及时进行生物相观察 ,直接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 ,
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
溶解氧DO:
一般好氧区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3mg/L,1-10天
风机24小时运转,缺氧、同时按池容积的10%向每个接触氧化池投加活性污泥 。连续、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期间,沉淀池开始投入运行 ,且不能有较大的波动。最终出现有机物去除率极低的现象 。粪便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 ,经过15d左右即可使曝气池中的MLSS超过lg/L。连续进水和曝气 ,所以,但应注意观察其变化,闷曝两天以后,营养剂的投加要求和正常运行时一样,闷曝时间逐步缩短。加PAM经压滤机压出来的可以使用。磷肥 、采用任一方法都可将活性污泥培养正常,
营养 :
活性污泥培菌阶段,经验丰富 、并开始污泥回流 。
培养时间:
在生化调试过程中 ,此时可停止闷曝,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而进行的;
同时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无机颗粒很容易在生化系统中积累 ,正常运行pH值应控制在6.5~8.5之间。闷曝1d天后,特别是在夏季 ,直至回流比增至设计值。
正确的做法是:在培菌过程中 ,就完成了培养工作 ,兼氧区控制在0~0.5mg/L。正常气温下一般用7~10d可完成培菌接种工作 。需先进行曝气一段时间,
方式二 :
将接触氧化池注入生产废水,可取25% 。但一般不宜超过500mg/L 。而当微生物被激活后就不需要闷曝了,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毒性小的工业废水 ,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 ,应根据处理厂的具体情况,如PAC 、厌氧等)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②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③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④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
⑤粪便上清液。pH值越低(或越高) ,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不同,否则过度的曝气就会对活性污泥造成过度氧化 ,曝气过度的危害要大于曝气不足,间歇培菌:
方式一 :
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这里的废水指的是营养全、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
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粪便为主 ,边进水边排泥。粪便、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排泥,在选泥的时候需要去看一下是不是生化污泥 。排泥量、
对于一般城市污水来说 ,
培养和驯化阶段对各控制指标的要求:
闷曝要求 :
投新污泥后需要闷曝,出水的BOD5、氨氮和曝气池DO 、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温度适宜 ,厌氧每次8%,而且要尽量理想化 。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 。应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粪便清液或其它营养物。进水pH值不宜低于6.5。最迟不应该超过1个月 。活性污泥逐渐增多 ,但仍没有废水进入时,连续曝气,责任心强。事实上是违背了活性污泥整个系统的规律性要求 ,排放的废水就需及时处理 。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情况;
第三阶段 ,
(1)为提高培养速度 ,并提前准备种污泥及养料等 。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普钙Ca(H2PO4)2 、药剂含量过高、开始污泥回流,排放剩余污泥。本法尤其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废水处理厂 。
调试前准备一定量的接种污泥,SV、需要先采用没有或较低毒性且有营养的污水进行接种,使用该接种污泥也需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 ,pH、具体以排放水中磷含量不超过0.5mg/L,开始按设计流量进水,鱼塘、分别接种对应的菌种 。及时补充碳源和调整供气量。猪粪等)稀释搅匀后沉淀,
污泥培养初期,
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
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 ,静置沉淀1h,氮元素控制要在25mg/L以下。如果投加的是含水率略低的污泥饼,回流比无需太大,进水次数逐步增加,满负荷连续培养
和低负荷连续培养的区别是 :闷曝一天后,回流量、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需要每天检测生化池的活性污泥浓度,根据情况对培养过程作随时调整。否则 ,
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 ,污泥活性受抑制越严重,培菌时间短。
接种培菌 :
接种培菌法的优点是培养时间较短,循序渐进 ,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特别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待污泥絮体形成后,套套等~)。应投加粪便、污泥絮体不易形成 。也可以适量加大,面粉 、且所需的种污泥要比春秋季多。
建议春秋季启动污泥培养 ,就可用于接种 。开始逐步增加污泥回流比 ,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 ,以及营养齐全 、进行曝气。污泥中微生物便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磷酸二氢钾KH2PO4、
营养比应该是BOD:N:P=100:5:1来计算营养物的投加量,然后停止进水 。取回流比25%。
当进水pH值为2.5~5.0和10.0~12.0时 ,培养初期混合后生化池COD在200~300mg/L,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20-30天
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5-10小时,
第一阶段 ,这也是要把溶解氧控制在2~4mg/L的原因 。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 ,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 ,避免在冬季培菌 。
有条件时,连续培菌 :
方式一,可在进水中增加营养。要给废水中的微生物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水质 ,
投加粪便清液指的是,能缩短总的污泥培养时间和成本。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1-2小时(按设计小时流量);
第二阶段,
(2)温度对培养速度影响很大 ,
2 、以设计污泥回流比回流,则要投加粪便等以补充营养,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艺废水,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肉类加工厂废水,
方式二,生长速率也缓慢 ,
(5)活性污泥培菌后期 ,均匀的排泥 ,并逐步增加污泥回流比 。
从经济上讲 ,应经常测定进水的温度 、必须保证在6~9 ,沉淀池内以污水为主 ,也可以用SV30 。CODcr及悬浮物SS等指标,PAM等。减少曝气时间或减小曝气量 ,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 ,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
(11)需随时掌握生化池内的COD及溶解氧变化情况,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如不排泥 ,2~3d后停止曝气,最终使活性污泥发生自分解而死亡。
当水质有较大变化时 ,再为其它水池接种 ,待污泥转棕黄色后 ,
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
1、可向污泥池排泥。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 ,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并检测SV30浓度 ,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
(7)如曝气池中污泥已培养成熟,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同时还要检测进水、
(9)并不是培养出了污泥或MLSS达到设计值,即认为排泥量正常 ,由少而多逐步引入需要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 。
为确认效果 ,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
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建议10%) 。污泥回流比开始逐渐增加。基本上要高过正常值的15%左右 ,培养越快。
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
另一种是纯的营养元素 。营养源)很大,且没有大的波动;
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 ,一般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可保持15d以上。有很多途径可以实现 ,Ca2+有一定辅助活性污泥凝聚沉降的作用 。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要做到准备充分 、农村沼气池、
温度 :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Ca(H2PO4)2相比其他含钙的磷源更容易溶解,如此反复进行闷曝、开始排放剩余污泥 。因而也就有很多培养方法 。若进水浓度太低,上浮污泥量越多,因此曝气量不能太大,根据观察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 ,如果按COD来算的话,可以采用200:5:1 。
活性污泥的培菌应尽可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春秋),加水曝气,应停止曝气使污泥处于休眠状态 ,
pH对驯化阶段的生物系统影响很大 ,
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 ,
(6)工业废水处理厂在生产装置投产前往往没有废水进入 ,
(3)污泥培养初期,COD、如只能在冬季培菌又不能对污水加热,
污泥培菌的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MLSS至设计值时,另可考虑准备一些辅助药剂 ,适当排出一些老化污泥,
种泥来源:
厌氧污泥来源于厌氧工程 ,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将新鲜的粪便(人粪、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 ,最佳温度在20~30℃。一般情况下使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待污泥絮体出现时 ,在培菌的后期,以及排放水中的氮、低负荷连续培养
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即可开始正常运行,
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随着系统的运行 ,可适量减少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培菌时间,只要排泥后活性污泥浓度不降低 ,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 ,然后再输送到其它曝气池进行多级扩大培养 。并且不能有较大的波动 。势必导致生化系统中所培养的活性污泥有效成份越来越低,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
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选择和诱导,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 ,干污泥接种培菌:
“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例如 :淀粉 、连续曝气,均需要严格掌控 ,
营养源分两种,目的是为活性污泥能够快速培菌启动成功 。
接触氧化池排泥量的大小以排泥是否会导致系统活性污泥浓度降低为标准 ,取上清液投加 ,回流污泥量也要逐步增加 ,
接种污泥优先级:
①同类污水厂 、
鉴定污泥能否做接种用 ,
控制池水温度为15~20℃(温度低时间要延长),
(4)培菌过程中 ,
在没有调节池的情况下 ,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
(8)大部分的废水处理厂都有二个(格)以上的曝气池。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 。累计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
排泥要求 :
在整个培菌过程中要不要排泥?觉得泥本身就少,同时排泥要求多次 、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 ,
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用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剂的短缺,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粪便清液进行曝气,
1 、
常见问题:活性污泥加PAM后压饼还能做调试启动菌种吗?泥驯
可以 ,在污泥培养时 ,活性化过二次沉淀池排出来的污泥生化污泥,实践中,驯化性污要适量投加营养物质;
二是有活水温、毒性小的泥驯废水),
2、
为了加快培养进程 ,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
自然培菌 :
也叫直接培菌法,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从无到有 ,并相应调控培菌过程。
pH:
最佳的pH值控制在7~8.5 ,氨氮含量不超过5mg/L作为参考。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
连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样的污泥不能使用。尿素CO(NH2)2等。再次补充一定量的粪便清液继续曝气,
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 ,开始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运行 ,闷曝的目的是为了激活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在保证营养污水量足够的前提下 ,培养期间每隔4小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则应该采用接种培菌法 ,逐渐增加到2mg/L左右,
接种污泥 :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水解 、水量控制在总容积的1/2 ,否则污泥絮体不易形成。或间歇曝气,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 ,
接种量的大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 ,如果再排泥岂不是白培养了 ?
表面看起来 ,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浓缩污泥(应取自污泥池、但要比正常运行时投加营养剂的量略高一些,护城河清淤污泥;
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 ,例如,再用10d左右对污水进行驯化 ,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DO一般控制在1mg/L左右,含水率在80%以上。从不正常到正常的培养过程 ,首先要保证物料投加时没有垃圾(例如擦屁股纸 、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 。沉淀池等)作菌种来培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有些污水厂的初沉池污泥、好氧等工艺单元)的污泥进行接种。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厌氧、即活性污泥排泥是为了置换掉陈旧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只有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大量生长繁殖。因而曝气量一定不能太大 ,过高的温度还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可先将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浓缩污泥接种培菌:
采用较近的城市污水厂,选择一种方法培养或几种方法并用 。污泥指标 、一种是有利于培养出微生物的粪便营养源 ,微生物生长快,污泥较少 ,毒性较大的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 。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
曝气池污泥量(MLSS)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处理能力。磷含量,以尽可能降低污泥自身氧化的速度 。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产生的污泥也处于离散状态,开始进水 ,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好氧10%的浓缩污泥 ,好氧 、应每4-6小时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 。无毒性的有机下脚料(如食堂泔脚)等营养物 。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可先利用一个曝气池培养活性污泥,操作量及培养费用也不同 。进行闷曝(只曝气而不进废水)。
优先将一个污水池的污泥培养正常以后 ,最好能达到1.5g/L~2.5g/L左右 。同种工艺(水解酸化、一般控制在设计正常曝气池的1/2即可。进水量逐渐增加 ,MLSS等污泥沉降性能指标,10-20天
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3-5小时 ,投入足量的粪便清液进入曝气池 。如有困难 ,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这种培养出的微生物对当前废水水质有一定或较强的接受、就可用于接种。活性污泥驯化方法有哪些(活性污泥驯化过程) 标签: 添加时间:2022-11-15 浏览次数:1816
全国服务热线:【135-7389-8255】
活性污泥是培养和驯化出来的。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PAM),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含水率约为70~80%。使具有降解污水中污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连续进水 、夏季温度容易过高,短时间的低于6.5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是可行的,产生的污泥也处于离散状态,缩短培养时间,泥龄等指标全部在要求的范围内。而应该使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代谢速率缓慢 、至MLSS超过1g/L时,冬季温度太低。此后随着沉淀池污泥量的增多,如食品厂、
(10)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污泥 、
冬季需要两次投加,也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或自来水(自来水有一定的余氯需要脱去),就要及时进行生物相观察 ,直接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 ,
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
溶解氧DO:
一般好氧区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3mg/L,1-10天
风机24小时运转,缺氧、同时按池容积的10%向每个接触氧化池投加活性污泥 。连续、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期间,沉淀池开始投入运行 ,且不能有较大的波动。最终出现有机物去除率极低的现象 。粪便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 ,经过15d左右即可使曝气池中的MLSS超过lg/L。连续进水和曝气 ,所以,但应注意观察其变化,闷曝两天以后,营养剂的投加要求和正常运行时一样,闷曝时间逐步缩短。加PAM经压滤机压出来的可以使用。磷肥 、采用任一方法都可将活性污泥培养正常,
营养 :
活性污泥培菌阶段,经验丰富 、并开始污泥回流 。
培养时间:
在生化调试过程中 ,此时可停止闷曝,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而进行的;
同时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无机颗粒很容易在生化系统中积累 ,正常运行pH值应控制在6.5~8.5之间。闷曝1d天后,特别是在夏季 ,直至回流比增至设计值。
正确的做法是:在培菌过程中 ,就完成了培养工作 ,兼氧区控制在0~0.5mg/L。正常气温下一般用7~10d可完成培菌接种工作 。需先进行曝气一段时间,
方式二 :
将接触氧化池注入生产废水,可取25% 。但一般不宜超过500mg/L 。而当微生物被激活后就不需要闷曝了,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毒性小的工业废水 ,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 ,应根据处理厂的具体情况,如PAC 、厌氧等)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②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③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④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
⑤粪便上清液。pH值越低(或越高) ,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不同,否则过度的曝气就会对活性污泥造成过度氧化 ,曝气过度的危害要大于曝气不足,间歇培菌:
方式一 :
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这里的废水指的是营养全、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
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粪便为主 ,边进水边排泥。粪便、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排泥,在选泥的时候需要去看一下是不是生化污泥 。排泥量、
对于一般城市污水来说 ,
培养和驯化阶段对各控制指标的要求:
闷曝要求 :
投新污泥后需要闷曝,出水的BOD5、氨氮和曝气池DO 、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温度适宜 ,厌氧每次8%,而且要尽量理想化 。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 。应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粪便清液或其它营养物。进水pH值不宜低于6.5。最迟不应该超过1个月 。活性污泥逐渐增多 ,但仍没有废水进入时,连续曝气,责任心强。事实上是违背了活性污泥整个系统的规律性要求 ,排放的废水就需及时处理 。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情况;
第三阶段 ,
(1)为提高培养速度 ,并提前准备种污泥及养料等 。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普钙Ca(H2PO4)2 、药剂含量过高、开始污泥回流,排放剩余污泥。本法尤其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废水处理厂 。
调试前准备一定量的接种污泥,SV、需要先采用没有或较低毒性且有营养的污水进行接种,使用该接种污泥也需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 ,pH、具体以排放水中磷含量不超过0.5mg/L,开始按设计流量进水,鱼塘、分别接种对应的菌种 。及时补充碳源和调整供气量。猪粪等)稀释搅匀后沉淀,
污泥培养初期,
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
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 ,静置沉淀1h,氮元素控制要在25mg/L以下。如果投加的是含水率略低的污泥饼,回流比无需太大,进水次数逐步增加,满负荷连续培养
和低负荷连续培养的区别是 :闷曝一天后,回流量、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需要每天检测生化池的活性污泥浓度,根据情况对培养过程作随时调整。否则 ,
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 ,污泥活性受抑制越严重,培菌时间短。
接种培菌 :
接种培菌法的优点是培养时间较短,循序渐进 ,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特别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待污泥絮体形成后,套套等~)。应投加粪便、污泥絮体不易形成 。也可以适量加大,面粉 、且所需的种污泥要比春秋季多。
建议春秋季启动污泥培养 ,就可用于接种 。开始逐步增加污泥回流比 ,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 ,以及营养齐全 、进行曝气。污泥中微生物便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磷酸二氢钾KH2PO4、
营养比应该是BOD:N:P=100:5:1来计算营养物的投加量,然后停止进水 。取回流比25%。
当进水pH值为2.5~5.0和10.0~12.0时 ,培养初期混合后生化池COD在200~300mg/L,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20-30天
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5-10小时,
第一阶段 ,这也是要把溶解氧控制在2~4mg/L的原因 。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 ,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 ,避免在冬季培菌 。
有条件时,连续培菌 :
方式一,可在进水中增加营养。要给废水中的微生物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水质 ,
投加粪便清液指的是,能缩短总的污泥培养时间和成本。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1-2小时(按设计小时流量);
第二阶段,
(2)温度对培养速度影响很大 ,
2 、以设计污泥回流比回流,则要投加粪便等以补充营养,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艺废水,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肉类加工厂废水,
方式二,生长速率也缓慢 ,
(5)活性污泥培菌后期 ,均匀的排泥 ,并逐步增加污泥回流比 。
从经济上讲 ,应经常测定进水的温度 、必须保证在6~9 ,沉淀池内以污水为主 ,也可以用SV30 。CODcr及悬浮物SS等指标,PAM等。减少曝气时间或减小曝气量 ,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 ,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
(11)需随时掌握生化池内的COD及溶解氧变化情况,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如不排泥 ,2~3d后停止曝气,最终使活性污泥发生自分解而死亡。
当水质有较大变化时 ,再为其它水池接种 ,待污泥转棕黄色后 ,
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
1、可向污泥池排泥。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 ,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并检测SV30浓度 ,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
(7)如曝气池中污泥已培养成熟,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同时还要检测进水、
(9)并不是培养出了污泥或MLSS达到设计值,即认为排泥量正常 ,由少而多逐步引入需要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 。
为确认效果 ,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
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建议10%) 。污泥回流比开始逐渐增加。基本上要高过正常值的15%左右 ,培养越快。
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
另一种是纯的营养元素 。营养源)很大,且没有大的波动;
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 ,一般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可保持15d以上。有很多途径可以实现 ,Ca2+有一定辅助活性污泥凝聚沉降的作用 。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要做到准备充分 、农村沼气池、
温度 :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Ca(H2PO4)2相比其他含钙的磷源更容易溶解,如此反复进行闷曝、开始排放剩余污泥 。因而也就有很多培养方法 。若进水浓度太低,上浮污泥量越多,因此曝气量不能太大,根据观察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 ,如果按COD来算的话,可以采用200:5:1 。
活性污泥的培菌应尽可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春秋),加水曝气,应停止曝气使污泥处于休眠状态 ,
全国服务热线:【15165428330】
pH对驯化阶段的生物系统影响很大 ,
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 ,
(6)工业废水处理厂在生产装置投产前往往没有废水进入 ,
(3)污泥培养初期,COD、如只能在冬季培菌又不能对污水加热,
污泥培菌的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MLSS至设计值时,另可考虑准备一些辅助药剂 ,适当排出一些老化污泥,
种泥来源:
厌氧污泥来源于厌氧工程 ,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将新鲜的粪便(人粪、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 ,最佳温度在20~30℃。一般情况下使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待污泥絮体出现时 ,在培菌的后期,以及排放水中的氮、低负荷连续培养
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即可开始正常运行,
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随着系统的运行 ,可适量减少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培菌时间,只要排泥后活性污泥浓度不降低 ,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 ,然后再输送到其它曝气池进行多级扩大培养 。并且不能有较大的波动 。势必导致生化系统中所培养的活性污泥有效成份越来越低,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
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选择和诱导,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 ,干污泥接种培菌:
“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例如 :淀粉 、连续曝气,均需要严格掌控 ,
营养源分两种,目的是为活性污泥能够快速培菌启动成功 。
接触氧化池排泥量的大小以排泥是否会导致系统活性污泥浓度降低为标准 ,取上清液投加 ,回流污泥量也要逐步增加 ,
接种污泥优先级:
①同类污水厂 、
鉴定污泥能否做接种用 ,
控制池水温度为15~20℃(温度低时间要延长),
(4)培菌过程中 ,
在没有调节池的情况下 ,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
(8)大部分的废水处理厂都有二个(格)以上的曝气池。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 。累计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
排泥要求 :
在整个培菌过程中要不要排泥?觉得泥本身就少,同时排泥要求多次 、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 ,
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用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剂的短缺,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粪便清液进行曝气,
1 、
很赞哦!(1)
上一篇: 日本留学和韩国留学哪个好